这是爱的奉献——记丁大钧先生遗孀范勤女士

发布者:张星发布时间:2016-10-07浏览次数:2460

【编者按】此文是我们学院丁大钧教授的三女儿丁小禾参加江苏省妇联和恒丰银行南京分行联合发起的“重阳美·恒爱伴”重阳家庭故事征集活动而撰写的介绍她母亲,缅怀她父亲,记述她父母恩爱一生、奉献一生的故事。读来令人感动,其中许多故事是我们耳闻目染的,所以,真实而亲切。现转载于此,与全院师生和校友分享,相信大家能感受师母对丁先生的爱不仅是爱丁先生本人,而且爱丁先生的事业,爱丁先生工作的学校、爱丁先生的学生,进而从中感受到师母的大爱!

师母的晚年是幸福的,她不仅有6个孝顺的子女,还有称她师母的百多位丁先生的弟子,更有称她范奶奶的一届又一届丁大钧班的学生都深深地热爱她!

这是爱的奉献——记丁大钧先生遗孀范勤女士

丁小禾

2010年3月24日,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教育家,为我国结构工程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丁大钧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消息经过网络快速传播,东大学子纷纷深表哀悼,丁先生的挚友和高足们更是无不扼腕疼惜。

丁老生前多次对儿女们提到:“为了我的工作,你们妈妈奉献了很多!”是的,夫人范勤女士一直在背后默默无闻地支持着先生。

global_620BCC61-DF1A-6911-D946-4E8BAF0DF

范勤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丁先生在世的时候,她全力支持先生的工作。如今,先生驾鹤西去,范勤老人依然关注东大的发展,关心学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一、最好的生日礼物,寄托怀念之情

2013年年4月28日,是丁大钧先生诞辰90周年纪念日。范勤老人提前给先生送上了一份最弥足珍贵的生日礼物。

这份礼物发端于爱,凝聚着爱,传承着爱……

丁大钧先生桃李满天下,弟子们对恩师满怀感激之情,希望报答先生的栽培之恩。弟子们深知,丁大钧先生对物质没有追求,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于是他们决定以丁大钧先生的名义设立基金会,用以帮助年轻的学子们。2007年,丁大钧教育基金会应运而生了。

global_17E45550-811B-53D9-1A88-E7594506D


   

2012年秋天,85岁高龄的范勤老人应邀出席我校教育基金会主办的奖学金颁奖典礼,并亲自为获得丁大钧教育基金会奖学金的学生代表颁奖。看到朝气蓬勃的年轻学子,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获奖感言,范老被深深地感动了,决定再为可爱的东大学子们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回家以后,范勤老人把丁大钧先生留给自己的生活费盘点了一下,准备捐些给东南大学。2013年1月20日下午,美高梅棋牌官网入口班子成员来到城东,慰问居住在大女儿丁惠玲家安度晚年的范勤老人。学院吴刚院长、张星书记刚一落座,范老就拿出一张存有10万元人民币的存折,嘱咐帮她捐给学校,用于支援土木工程事业。

丁老生前一向提倡节俭,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寿辰举办过庆祝活动。在先生病重期间,儿女们为了鼓励他战胜疾病,相约在2013年4月28日,为父亲庆祝90大寿。

如今,范勤老人决定把丁老留给自己的10万元养老金捐给学校。全体子女都非常支持母亲的举动,他们说:“还是母亲最了解父亲,在父亲90诞辰之际,母亲给学校捐一笔钱,这是送给父亲最好的生日礼物。”

global_F235718C-0192-884A-42E3-4912B50ED

二、夫妻举案齐眉,家风与人为善

范勤女士出生于1928年,是安徽休宁人,当时就读于徽州女子中学,丁大钧先生则是安徽大学土木学院的高材生。两人相识于1944年,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快结婚了。

婚后,范勤中断了学业,丁先生则继续求学,两人琴瑟和谐,被范勤的恩师、著名书画家黄澍先生比喻为“举案齐眉”的梁鸿和孟光。当然,范勤是漂亮版的孟光,老照片里的范勤明媚皓齿,青春逼人,夫妻恩爱携手走过了66年的风雨岁月。年轻的时候,先生用自己所得的第一笔稿费,给夫人买了一个0.8克拉的钻戒。每次携夫人出去参加活动,丁先生总是把主宾席让给夫人。2010年除夕,先生强撑重病之躯和老伴、儿女媳婿孙子女一大家子,在水游城小南国酒店聚餐,庆祝66年翡翠婚,留下了温馨感人的画面

丁先生出生于一个富庶而忠厚善良的家庭,他的祖父一度担任过南陵县的县长,这个县长曾经卖掉家里的田地,用所得之钱充当府衙的办公经费,深受老百姓爱戴。

婆母经常对范勤说:“我们要积德与人为善”。至今,范勤还记得初嫁那年立秋的时候,婆母把村里的农户都请到家里来吃饭。外村的乞丐听说了,也跑过来蹭吃。由于来的人太多,家里煮的饭不够,婆母就让大家排着队,把家里的炒米拿出来,给每个人抓几把炒米、舀几勺鸭汤,没有让来者空跑。

丁家的善行换来了乡亲们的尊敬,文化大革命期间绝大多数旧日地主都受到了制裁,但是丁家人却安然无恙。范勤坐月子期间,乡亲们还把土特产带到芜湖,给产妇补充营养。

在丁大钧夫妇阔别老家几十年后,2009年夏季,经小女儿丁小兵提议和筹划,几姐妹回乡寻根。她们找不到自己家的老屋,就向老乡们问路。听说丁家的后人回来了,乡亲们都非常热情地招待他们。直到如今,还有人主动帮他们照看丁家祖坟。

三、平凡生活中的坚强而又睿智的女性

在儿女们的眼里,为了父亲的事业,母亲奉献了很多。子女经常跟父亲打趣道:“我们成长全都得益于母亲,她是一个平凡却坚强而又睿智的女性。”因结婚生子范勤中断了学业,全身心投入到家庭中去。1945年到1956年间,夫妇共生育了四女二男6个孩子,范勤里里外外承担起全家生活担子,把家庭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三女儿丁小禾说,童年时期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寒冬蹲在煤炉边为父亲熬中药的身影。丁先生从年轻时代就患了严重的哮喘病,换季特别容易发作,夜里躺在床上,经常喘不过气来无法入眠,只好整宿地坐在床上看书,范勤就在旁边陪着先生。

那时候,社会上传言打鸡血能增强体质。范勤在家精心饲养了三只鸡,给丁先生打点鸡血。因为每天都要注射,怕麻烦校医院的医生,范勤就学习了注射技术,自己在家给先生注射。她打针很讲究,每天给针头针管煮沸消毒,盒子打开盖后必须朝上,如果不小心弄反了,就必须重新消毒,以确保使用的安全卫生。

文革期间,丁先生的工资从140元降为80元,这点钱要养活一大家子8口人,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范勤精打细算,恨不得把每一分钱掰成两半,还想方设法把这些钱用活,让艰苦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她动脑筋设法在物质极度匮乏的环境下,改善一家人的生活。那时候食品供应不足,买东西都要提前排队,范勤起早领着孩子,带上家里所有的篮子去占位子排队。还尝试着素菜荤做,变着花样做些萝卜园子、豆腐饼,买来猪下水,不厌其烦地清洗猪大肠、猪肺,除掉猪肚子上的粘膜,硬是把当年很便宜的猪内脏,做成了不可多得的美味佳肴。

有一年,丁先生胃部不舒服,怎么也查不出来是什么毛病,多日吃不下饭。范勤就把米炒到焦黄然后再煮,这样饭香扑鼻,丁先生终于吃得下饭了,并且连声称赞开胃。床单中间磨破了,范勤就一撕两开,把两头缝在一起做床单的中间,调个位置继续使用;或者找来各种各样的碎布料,把它们缝纫连接起来,制成五颜六色的新床单。

四、孝顺体贴的儿女是最大的财富

丁先生多年过着简朴的生活,老人家一直活在自己追求的精神世界里,享受奋斗贡献事业,觉得很富足,是这辈子最大的财富。先生夫妇的子女个个都很懂事,他们读书的时代,所有的家长会都由母亲参加,对此孩子们毫无怨言,他们都是三好学生,每学期捧回奖状,是让双亲最欣慰的事情。先生虽然工作很忙,特意抽空拍照祝贺作为褒奖。母亲把家里有营养的食物,留点给父亲吃,孩子们善解人意地配合着母亲。那时候,范勤每天都给先生煮一个鸡蛋或者咸鸭蛋,保证身体需要的基本营养。有一天,范勤煎了个荷包蛋,正好在高淳插队的二女儿丁惠珍回来探亲,父亲心疼女儿,就把鸡蛋让给她,女儿疼惜父亲又把鸡蛋夹还。彼此推让几番以后,先生发火了扔掉鸡蛋,一家人都流泪了。

从2007年到2010年,丁先生重病期间,6个孩子轮流去医院或家中照顾陪护父亲,从来没有间断过。大儿子丁耀林虽然远在马鞍山,但是也每两周一次搭长途车赶来南京,雷打不动。每到秋冬季节的星期六,不论多忙,二儿子丁耀平都会回家帮父亲洗澡。每次给父亲洗完澡,年近六旬的儿子都会累得筋疲力尽,但是看到沐浴后父亲神清气爽的样子,他觉得再累也值得。

为了方便学术交流,学校很早就给丁先生安装了住宅电话。丁老从来不许家人用这部电话。有一次,丁小禾有急事要找母亲,就只好拨了家里的电话。先生接到电话,女儿怕他挂机忙说:“您好!我是您外孙航航的老师,有事要找他外婆,麻烦请接电话”。先生信以为真,赶快招呼老伴接电话别误事。

看到父亲整天忙于工作,孩子们总想给老人找点乐子,放松一下。有一天,他们给范勤老人戴上假发和墨镜,让她站在门外假装宾客敲门。先生过来开门,竟然完全没有认出老伴。范勤说:“你好!”,先生连声回应请进让坐,直到孩子们都笑弯了腰,先生才意识到老伴和孩子们“捉弄”了他。

现在,丁大钧先生不在了,儿女们把原先对父亲的那份孝顺延续到母亲身上,加倍地呵护着母亲,范勤老人的晚年生活安逸祥和。

丁大钧先生为了深爱的东大,为了钟爱的土木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范勤老人则为了深爱的夫君,奉献了青春和所有的岁月。这份爱的奉献没有期限,历久弥坚……

global_65F814B8-D61E-BFC8-19F8-A3BD7BF62

上图    后排左一为本文作者丁小禾

global_6B414126-67BD-CCE5-499D-B730B4221

global_3ABF9AFD-9874-8F0F-DF74-D697FF63D

global_E2F42875-1C9F-559D-18D9-A5EAFB43F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