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
暨第十二届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
岩土专题
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东南大学主办的“土木工程院士知名专家系列讲座暨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是中国高校最早举办的土木工程专业暑期学校之一,也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唯一迄今为止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的纯公益性学术交流平台,已成为土木工程领域的知名品牌学堂。
2021年第十二届暑期学校将于7月26日至7月30日在东南大学举行,邀请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开设系列学术报告会,设一个主会场和七个专题分会场(结构与防灾、桥梁、岩土、市政、工程管理、工程力学、智能建造)。主会场邀请中国工程院周绪红院士和卢春房院士做主题报告。
东南大学岩土工程学科创建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从事岩土工程研究的机构之一,是国家有关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主要编制单位之一。岩土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各层次专职教学科研人员26人。岩土工程学科建设以国家持续进行的大规模岩土工程项目为背景,积极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通过对重大和重点工程的关键性技术难题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并强化原创性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积极加强同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加速拔尖人才、优秀年轻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本学科旨在培养既有广阔知识面、又有扎实专业素质的专门人才。研究生阶段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项目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人才。
热忱欢迎各位老师、同行和同学参加。
暑期学校岩土专题分会场
专题报告日程安排
01
专题报告(一)
顾国荣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报告时间
2021年7月26日14:00-16:00
腾讯会议
会议号:713 798 755
报告题目
岩土工程设计优化咨询及风险控制
专家简介
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现任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上海勘察院)副总裁,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勘察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及建设部轨道交通专家等。
他先后完成各类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地基处理工程项目一千余项,其中上海中心大厦(118层)、环球金融中心(101层)、金茂大厦(88层)、浦东国际机场等五十多项工程获国家、建设部和上海市优秀工程奖。作为科研负责人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参与大量工程基坑围护、地基基础、岩土勘察工程、规范审查等专家评标和评审工作。曾任杭州地铁项目事故调查技术组组长;任上海莲花南路倒楼事件调查组副组长。
他主编和参编完成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基坑工程施工监测技术规程》、《建筑桩基技术规范》、《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等二十余项规范和规程。
顾国荣同志先后荣获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建设系统技术学科带头人等光荣称号,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评为“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201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报告简介
结合已建成超高建筑物桩基、基坑等工程案例,重点分析解决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中的疑难问题、成本及工程中风险控制对策。
02
专题报告(二)
赵文 教授
报告时间
2021年7月27日8:15-10:00
腾讯会议
会议号:439 315 800
报告题目
国内外地铁建设技术进展
专家简介
赵文,1962年生,教授、博士、博导,土木工程博士点责任教授,东北大学资源与美高梅棋牌官网入口岩土与隧道工程研究所所长,土木工程系隧道与地下工程教研室主任,土木工程系教授委员会主任,资源与美高梅棋牌官网入口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3-2015曾担任资源与美高梅棋牌官网入口副院长。
先后主持和参加包括国家科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论文190余篇,其中SCI收录31篇,EI收录68篇;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7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处于实质审查或公开的国家发明24项,毕业的研究生超过100人。
现兼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中国国家小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东北分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寒区岩土力学与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风险与保险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委员会理事、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土木工程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03
专题报告(三)
胡大伟 研究员
报告时间
2021年7月27日10:05-11:50
腾讯会议
会议号:439 315 800
报告题目
深部岩石THMC耦合测试方法及深地工程应用
专家简介
胡大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岩土力学》编委、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应急专家、中国力学学会渗流力学专业组委员、武汉市岩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致力于深部岩石多场耦合试验测试、多尺度模型和深部能源高效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自主研发了岩石THMC耦合流变试验仪、实时高温真三轴与水力压裂试验仪、低渗材料气体渗透仪等岩石多场耦合实验装备与测试技术,并在20余家科研院校推广应用;系统揭示了深部储层“三高”特性,提出了深部储层高效改造一体化方法,成功应用于地热、油气等深部能源开发工程。
先后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重大项目等1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各类课题,承担了中国地调局、中石油、中石化等委托的10余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SCI/EI收录论文5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参与行业/协会标准5部。基于深部能源绿色高效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的提案被湖北省和中央有关部门采纳。
报告简介
为了应对地球浅部资源日渐枯竭的严峻现状,我国大力实施“向地球深部进军”的重大战略。深部岩石往往处于高温、高应力和高压的“三高”环境,表现出强烈的力学非线性特征以及随之引起的复杂多场耦合问题。然而,由于传统测试技术和装备跟不上,深部岩石“三高”耦合机理认知不清,造成深部储层改造和开发活动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出现改造效果差、产量低甚至诱发重大地质灾害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深部资源高效开发。
本报告围绕深部岩石“三高”耦合特性和内在机理,介绍深部岩石“三高”耦合测试技术体系与装备方面的进展,包括实时高温高应力真三轴和水力压裂试验、岩石裂缝剪切渗流试验、高温高压岩石裂缝对流换热试验、岩石THMC长时耦合测试与分析方法等;然后介绍目前取得的典型试验结果,对引起深部岩石非线性力学特性以及复杂THMC 耦合行为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最后介绍上述试验和机理分析在深部资源开发的应用情况,如:干热岩、水热型地热、深层油气、页岩气等。
04
专题报告(四)
潘鹏志 研究员
报告时间
2021年7月27日14:00-15:45
腾讯会议
会议号:880 501 518
报告题目
工程岩体破裂连续-非连续数值分析方法和软件系统
专家简介
潘鹏志,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00年6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6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毕业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至今在武汉岩土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先后到瑞典皇家工学院、法国里尔科技大学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研究机构交流访问。长期致力于多场耦合下岩石变形破坏机理与连续-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综合多学科交叉,提出了非均质岩石破坏过程的弹塑性细胞自动机模拟新方法,建立了多场耦合下岩石变形破坏过程模拟的连续-非连续变形细胞自动机方法以及非等温、多相流与连续-非连续变形耦合模拟平台,自主研发系列软件系统EPCA2D、EPCA3D,RDCA2D和TOUGH-RDCA等,成功应用于深部工程岩体稳定性、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多场耦合以及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盖层稳定性等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作为中方负责人主持大型国际合作研究计划DECOVALEX子课题4项,主持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优秀人才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作为学术骨干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水利水电工程科研项目和美国能源部科研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EI收录论文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完成国际合作项目科研报告10余篇,参编专著和教材各1部,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排1)。
05
专题报告(五)
邓文 教授
报告时间
2021年7月27日15:50-17:35
腾讯会议
会议号:880 501 518
报告题目
地球深部强扰动和强时效下多场多相渗流理论
专家简介
邓文,男,1983年生,江西赣州人,2004年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数学系,2007年硕士毕业于同济大学美高梅棋牌官网入口桥梁工程系,2010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地质与大气科学系(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 Atmospheric Sciences),于2010年至2014年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地质科学系(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及美国能源部地下能源安全前沿研究中心(Center for Frontiers of Subsurface Energy Security)从事地质固碳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14年至2020作为助理教授(tenure-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任职于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土木建筑环境工程系 (Department of Civil, Architec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从事工程地质相关研究及教学工作。目前任职于美高梅棋牌官网入口桥隧与地下工程系在李建春教授研究团队从事岩土工程相关研究及教学工作。
报告简介
发展地球深部强扰动和强时效下多场多相渗流理论是进行深部矿产油气资源开采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也一直是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的重点研究内容和前沿研究方向。邓文教授长期致力于震动扰动下多相流动力响应机制以及温度扰动下裂隙场的多物理场耦合作用机制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在多相流动力响应理论模型与裂隙场多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性贡献,是国际上该研究方向的主要推动者和青年学术带头人之一。此报告将介绍邓文教授在该领域的一些研究工作。
06
专题报告(六)
张友虎 教授
报告时间
2021年7月28日08:30-10:00
腾讯会议
会议号:228 176 578
报告题目
海洋桩基础水平承载设计研究状态与展望
专家简介
张友虎,男,1986年生,湖北荆州人,2008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岩土工程系,2013年博士毕业于西澳大利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海洋基础中心 (Centre for Offshore Foundation Systems),2013年获挪威岩土所(Norwegian Geotechnical Institute)终身职位,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海洋岩土工程技术主管。2021年全职加入美高梅棋牌官网入口。长期从事海洋岩土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咨询与设计。累计主持重大工程咨询项目50余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挪威科学研究委员会基金(Research Council of Norway)和工业界资助科研项目8项(累计经费1300余万元人民币)。研究成果发表学术论文45篇,其中一作或通讯SCI国际高水平期刊论文21篇,2项研究成果分别被ISO19905-1、ISO19901-4两本国际规范采用。担任2个ISO国际规范技术委员会委员以及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海洋岩土专委会(ISSMGE TC209)海工结构物循环荷载设计指南工作组组长。
研究方向:海上风电与海上油气开发领域的岩土工程问题 (基础-土相互作用机理与设计方法;海洋土工程力学特性;岩土本构模型;岩土有限元仿真)
报告简介
本报告将首先介绍桩基础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形式及其设计时的考虑因素。其次,围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桩基础设计,着重介绍在该领域的前沿研究状态与成果。最后,探讨当前设计中不确定性因素及发展方向。
07
专题报告(七)
Phil WATSON 教授
报告时间
2021年7月28日10:05-11:00
腾讯会议
会议号:228 176 578
报告题目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experience with offshore gravity base structures
专家简介
Phil is the Shell Professor of Offshore Engineering and Director of the ARC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Hub on Transforming offshore Infrastructure through Digital Engineering. A highly experienced offshore geotechnical engineer, Phil has over 25 years industry experience and previously held the position of Global Director of GeoConsulting for Fugro. At Fugro he was a champion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orking to integrate specialist consulting teams around the world, and with a commitment to sharing expertise and streamlining access to leading edge design approaches. Prior to joining Fugro, Phil was a Director of specialist geotechnical consulting firm Advanced Geomechanics, based in Perth. Phil is a Fellow of The Australian Academy of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a Fellow of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Australia, the current Chair of ISSMGE Technical Committee 209 ‘Offshore Geotechnics’, and a committee member of ISO Working Group 10 / API Resource Group 7.
报告简介
Prof. WATSON will reflect on his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experience with two unique ‘self-installing’ gravity based offshore platforms – namely the Yolla platform in the Bass Strait (Australia) and the Maari platform in the Taranaki Basin (New Zealand).
08
专题报告(八)
田英辉 教授
报告时间
2021年7月28日11:05-12:00
腾讯会议
会议号:228 176 578
报告题目
海洋岩土工程与锚泊系统
专家简介
Professor Tian has worked at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UWA) for 11 years and now he is a tenured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since joining in 2019. He was recently honoured to receive the awarding of prestigious 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ARC) Future Fellowship. His research is focusing on reliable and economic geotechnical solutions for offshore engineering developments with current interests covering offshore geomechanics,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advanced numericalmethod, centrifuge modelling and georisk analysis. His current research projects include (1) offshore pipeline integrity and stability, (2) offshore mooring and anchoring system development, (3) offshore renewable foundation development, and (4) georeisk analysis considering soil spatial variation.
As a mid-career researcher, professor Tian has produced a total of 159 publications (72 journal papers, 41 conference papers, 3 book chapters, 25 technical reports for industry projects, in addition to 28 journal papers published in Chinese) and licenced 2 software packages. Most of his papers are published in leading journals in two distinct fields: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e.g. Géotechnique,ASC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Offshore Engineering (e.g. Ocean Engineering, Applied Ocean Research).
Professor Tian has been granted 19 funded projects as Chief Investigator (CI) and has contributed to attracting over $11 million of research funding, including $1,040,000 from ARC Future Fellowship, $679,400 fromARC DP (2 projects), $220,000 from ARC LP (in addition to the $94,000 from industry partner DSME), $656,347 from the Australia-China Natural Gas Technology Partnership Fund and $995,000 from the Australian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collaborating with Carnegie Wave Energy Ltd).
Professor Tian was awarded the 2016 David Hislop Award by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in the UK (ICE) for the best paper in offshore engineering in all ICE journals. The impact of his research is set not only to expand knowledge at the 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science but also to make it accessible to engineers in practice. This is evidenced by the 2 software packages he has developed: (1) the UWAPIPE package licensed to JP Kenny and Technip for dynamic stability analysis of offshore pipelines of Australian North West Shelf projects (including the $65 billion Gorgon and $34 billion Wheatstone developments); (2) the CASPA (Chain And SEPLA Plasticity Analysis) program licensed to industry leader ExxonMobil to analyse the anchoring solutions for floating platforms in ultradeep (>1000 m) water.
09
专题报告(九)
崔新壮 教授
报告时间
2021年7月28日14:00-15:45
腾讯会议
会议号:896 406 088
报告题目
路基内部变形智能监测与安全预警
专家简介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副院长,兼山东大学-泰安固废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国际期刊《Innovative Infrastructure Solutions》副主编、《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协会理事、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岩土稳定与固化技术分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特殊土与交通岩土工程研究,承担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973项目课题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1位),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均第1位),二等奖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项,国际专利4项;发表论文100多篇,SCI、EI收录7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和手册9部;编制标准8部,工法10项。兼任国际学术期刊《Geotechnical Research》(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会刊)编委、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专业组委员。
欢迎关注“东南土木”公众号后续推送或登陆美高梅棋牌官网入口暑期学校网站 civil.seu.edu.cn/sqxx/list.htm 获得暑期学校最新信息。
END
土润万物
木参九天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东南土木官微